长信基金副总经理付勇唯有真诚会永远继续
长信基金副总经理付勇:唯有真诚会永远继续
长信基金副总经理付勇:唯有真诚会永远继续 更新时间:2010-11-2 7:37:20 今年10月,经证监会核准,付勇正式担任长信基金副总经理一职。在长信基金内部,付勇被委以重任,执掌公司投研事务,这位拥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明星基金经理与记者谈起未来长信的投研规划,谨慎的言辞中总带有实战的厚度。 打破分立 力主投研一体化 《基金周刊》:最近几年外界总以不温不火形容长信基金的投研风格,作为明星基金经理,您离开东方基金之后,外界对您的去向猜测颇多。如今出任长信基金高管并分管投研,从公司和个人两方面而言,您选择加盟长信出于怎样的考虑? 付勇:从北京到上海,千里迢迢,自己不是来旅游的,当然是想做点事情。在离开东方基金时,我向投研体系的同事每人赠送了一本《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反映了职业经理人的生存法则,还向董事会成员每人赠送了一本《苦难辉煌》,它能让董事会成员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发展。 出任分管投研的副总,我的角色有两方面。作为基金经理,投研业绩是自己的追求,我的个人业绩得到肯定;作为分管投研的高管,我的职责是带好投研团队,但是还存在一些缺憾。在东方基金时,我管理的基金业绩比较满意,但是公司其他基金业绩却不甚理想,这就形成了职业上的缺憾,我也想找一个平台来弥补这种缺憾,所以最终来到了长信。 《基金周刊》:随着您加入长信,公司投研队伍吐故纳新。作为主管投研的副总,您将如何搭建长信的投研架构?未来几年,如何确立适合长信发展的投研文化或机制? 付勇:加入长信前,长信的投资和研究体系是相对独立的。我目前在长信要做的事情正是建立投研一体化机制,让研究部服务于投资。在建立长信投研文化时,要保持大家的多样性,只要你自成逻辑,我们基本不会干涉。当然,虽说投资是科学加艺术,但它毕竟不是艺术,而是一门科学,树立业绩品牌时,要找到一个全公司都认同的核心价值。目前,在投研机制上,我们做流程化管理;在文化上,我们倡导“和而不同”;在激励考核上,我们以业绩为导向。 《基金周刊》:那么,在人员配备上,您有哪些想法? 付勇:在充实研究队伍上,我们招聘了一些行业内优秀的研究员,大部分在新财富的排名都很靠前,有的甚至排过第一。同时,行业研究员也基本覆盖了所有行业。此外,提拔一些好的行业研究员做基金经理助理,给投研人员铺设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而对基金经理,则以内部培养为主。由于我们的人才选拔机制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同,目前,我们投研体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基金周刊》:今年以来,一些基金公司投研核心干将频频换血,人员跳动越发激烈,当然这种变化有时出现资源优化配置效果,有时会造成基金经理青黄不接,您如何看待业内投研人员出现的大规模流动现象? 付勇: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基金行业处于青春期,它拥有足够的激情和理想,但缺乏相应的经验和眼光;第二,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基金行业处于产业集中发展的阶段,近年出现优胜劣汰,做得不好的基金公司一定会被淘汰,不像前几年大家都活得很好。 在这两大背景下,基金行业就产生了一个现象:从来不缺机会,缺的是人才,为了证明自己是人才,有的人就急功近利,这很容易出现“三拍”现象,即拍脑袋决策,然后拍胸脯保证,最后做不好了不负责任的拍屁股走人。 但是,基金行业又非常市场化,投资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不适合做投资的人一定会被淘汰。当你做基金经理时,如果发现自己的理想和能力遥不可及,不妨选择放弃,这是一个痛苦的选择。近年频繁出现公募基金人员变动,用机制淘汰一些不适合做投资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基金持有人利益。
1 2 3 下一页